1.“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”、“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”这种观点属于人的发展因素的( )。(单选)
A.环境决定论
B.遗传决定论
C.教育万能论
D.儿童理学论
2.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,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( )。(单选)
A.不平衡性
B.顺序性
C.阶段性
D.互补性
3.我国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教学制度体现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( )。(单选)
A.教育的领导权
B.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
C.受教育权的分配
D.教育目的
4.青少年的身体有两个生长的高峰,在心理方面,感知成熟在先,思维成熟在后,情感成熟更后,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( )。(单选)
A.阶段性
B.顺序性
C.不平衡性
D.互补性
5.人力资本论把教育看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,该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( )。(单选)
A.舒尔茨
B.凯恩斯
C.夸美纽斯
D.杜威
6.吴某为了把小孩培养成一个“天才”,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用小学课本代替了各种玩具,因此小孩的童年没有游戏、没有同伴。就这样,孩子12岁考上了重点大学,可是吴某仍不满意,继续给孩子施压,让其拼命学习。最终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,进了精神病院。这一“天才”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( )。(单选)
A.教育一定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
B.教育一定要在学校完成
C.教育课程应当由专家制定
D.教育一定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
7.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( )。(多选)
A.遗传素质
B.环境
C.学校教育
D.主观能动性
8.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,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、浅显的知识,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,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。( )(判断)
9.对同一事物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,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。( )(判断)
10.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。(简答)
1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。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内发论(遗传)、外铄论(环境,包括教育)、二因素论(辐和论)以及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。其中,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,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。题干中中的表述均夸大了教育的作用,其观点属于教育万能论。C项正确。
A项:环境决定论又称为外铄论、经验论、塑造论。该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,如环境的刺激与要求、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B项:遗传决定论又称为内发论、自然成熟论、预成论。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,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。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D项:为干扰项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故正确答案为C。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有顺序性、阶段性、不平衡性、互补性、个别差异性。阶段性是指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,因此在不同的阶段,要学习适合这个阶段的知识。C项正确。
A项:不平衡性是指同一方面的的发展速度不均衡,或者不同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B项: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、不可逾越,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D项:互补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
故正确答案为C。
3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、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(受教育权的分配)、教育目的等。唐朝“六学二馆”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即规定了接受教育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程度,也就是规定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。故ABD排除,本题选C。
4.【答案】C。解析:人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,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,人的身体发展具有两个生长高峰;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,感知成熟在先,思维成熟在后,情感成熟更后。
5.【答案】A。解析:舒尔茨,美国经济学家,自20世纪50年代起,他就提出并倡导人力资本论,被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成为“人力资本概念之父”。故本题选择A。
6.【答案】A。解析:本题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。题干中描述的内外为吴某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、阶段性等使得小孩的情况适得其反,启示教育一定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,按照规律进行施教,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。故本题选A。
7.【答案】ABCD。解析: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:遗传、环境、学校教育、主观能动性。故本题选ABCD。
8.【答案】×。解析: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。阶段性是指: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题干中童年期的学生采用直观教具,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。故本题错误。
9.【答案】√。解析:主观能动性也称“自觉能动性”。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。由于人具有个体差异性,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。故本表述正确。
10.【参考答案】解析:
(1)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
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。
(2)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
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,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,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。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
(3)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
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。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。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,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。
(4)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
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。一方面,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,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;另一方面,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,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,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,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。
(5)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
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。从群体的角度看,一方面,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,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,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、角色、交往群体的差别;另一方面,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,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,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。